- 发布人:Apple
- 时间:2013-10-28
- 点击:1303
- 来源:办公室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切实加强全体党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要求,就是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观、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笔者认为,提高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党员干部必须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样三个根本性的问题。
回答“为了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为了谁,这似乎不用问,为人民。但当前有些党员干部忘记了“为了谁”,一心盘算着自己的“小九九”,却将群众的利益抛到脑后。不忘“为了谁”,首先要搞清楚“你是谁”。一个头脑清醒的人,应该能够客观认识自己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对自我和生活有一个清晰持久的概念,共产党员的身份不是与生俱来的,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成立90多年来的无数实践充分证明:没有人民的沃土,何来今日民族复兴?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就能获得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我们不忘“为了谁”,就要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唯有始终把他们放在心上,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拜群众为师,才能找准发展方向不迷航。我们不忘“为了谁”,就要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只有身子“沉”下去,作风“实”起来,真正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不断培养对群众的深厚感情,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爱戴。我们不忘“为了谁”,就要干出为民利民的政绩。“人民至上”从来不是一句空话。倘若本末倒置,置人民利益于不顾,热衷于出名挂号,抓“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不愿做利长远、见效慢的基础性工作。长此以往,势必败坏风气,妨碍发展。
回答“依靠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90多年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解决好“依靠谁”的问题,关键是在思想上牢固确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工作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方法。人民群众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的创造热情,我们的工作就能获得最广泛的支持,就有强大的生命力。要汲取群众智慧营养,群众处在实践第一线,对事物的观察、对情况的了解更细致、更透切、更深刻,我们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作为源头活水,从群众中汲取智慧,不断开阔工作视野,完善工作思路,谋划工作、制定规划、出台政策,都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为什么我们党能够用“小米加步枪”打败“武装到牙齿”的将家王朝,重要秘诀就在于我们党生存发展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为什么我们能战胜一次又一次的地震等自然灾害,就在于我们始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我们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离开了人民群众,我们就一事无成、一无所有。
回答“我是谁”,始终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回答好“我是谁”,关键要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我们党与人民群众长期同甘共苦、患难与共,对党群关系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有许多形象生动的比喻:如舟和水的关系、血和肉的关系、鱼和水的关系、种子与土地的关系、学生与老师的关系、仆与主的关系等等,这些都强调的是群众的地位与作用,告诫我们要牢记自己的身份。“我是谁”?有位领导干部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党员领导干部就是“110”、“114”、“119”。“110”,就是有求必应,只要是群众的诉求,必须认真对待,能办马上就办,不能办的事要耐心解释,千万不能让“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伤了群众的心。“114”,就是有问必答,认真落实政务公开制度,对群众要讲诚信,上面有政策能办的事,要一件一件抓好落实,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千万不能糊弄群众。“119”,就是有难必帮,视群众为亲人,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人民群众,为他们服务,在群众遇有冷暖疾苦等祈盼之时,及时捧上温暖之心,伸出温暖之手。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不论地位有多高,权力有多大,都没有资格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都不该有任何特权思想,决不能搞特殊化,要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