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人:Apple
- 时间:2019-07-01
- 点击:1848
- 来源:教务教研处
为打造一支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青年教师队伍,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推动青年教师学习和交流,优化教师整体素质,展示教师风采,我校于6月30日成功举办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历时两天。
本次竞赛主题是“展技能、亮风采、强内功、促成长”,整个活动历经动员、选拔赛、决赛等三个阶段。5月22日发布竞赛活动方案,由各二级学院分别组织选拔赛,历时一个月,全校4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全部参加。竞赛内容包括教学方案设计、教学视频、说课及答辩、教学基本功,分为基础文化组、专业理论组、一体化教学组三个组别。校长瞿才新指出,学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九个坚持,其中教师队伍建设是基础性工作。开展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就是要助力打造一支能力出众、德才兼备、素质一流高素质专业化的青年教师队伍。今年是学校的改革深化年,要积极搭建教学业务能力交流平台,加强青年教师间的交流,逐步将教学竞赛打造成为学校引才、育才、聚才的重要渠道。教育教学能力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称职的基础性指标。希望通过此次比赛起到示范、引领、标杆的作用,青年教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用,将满腔热情投入到学校的改革发展事业中,不断提升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6月24日召开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参赛选手培训会暨专家评审工作培训会,解读决赛工作方案和评分标准。副校长李成飞强调,评审专家要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中精力集中,评审中评判公正。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要融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元素,结合岗位工作实际,提高青年教师业务素质,提升教学团队教学能力,打造一流教师队伍。教务教研处处长王建林教授对教学竞赛评价指标进行说明。
6月29日~30日,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在研发中心十五楼会议室拉开了序幕,55名优秀青年教师选手分别参加三个组别的决赛。在说课环节,参赛教师通过精彩的课堂讲授,展现出精巧认真的教学设计和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组织,教学语言准确生动,教态自然大方,获得评审专家的一致认可,分别对各参赛教师进行了现场点评,着眼细节指出亮点、不足和改进方向。
经过激烈角逐,评选出一等奖9名、二等奖12名、三等奖15名,具体是:
一等奖:
尚春丽,现代服务学院,公共基础组,参赛作品《booking rooms》;
王琪丽,继续教育学院,公共基础组,参赛作品《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祝泽华,继续教育学院,公共基础组,参赛作品《指数函数》;
蔡亚芹,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理论组,参赛作品《简易小音响的制作》;
蔡丽娟,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理论组,参赛作品《居住空间设计的功能布局》;
王小洁,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理论组,参赛作品《压阻式压力传感器》;
杨慧玲,现代服务学院,一体化教学组,参赛作品《电商海报的设计与制作》;
王伟,汽车工程学院,一体化教学组,参赛作品《车门单点小凹坑的修复》;
姜海朋,汽车工程学院,一体化教学组,参赛作品《更换机油滤芯》。
二等奖:
丁小娟,继续教育学院,公共基础组,参赛作品《Unit 10 Success Starts Early》;
孙雯,继续教育学院,公共基础组,参赛作品《祈使句Imperative Sentence》;
杨丹,汽车工程学院,公共基础组,参赛作品《用英语跟导购进行购物对话的活动》;
徐坤,数控技术学院,公共基础组,参赛作品《Job interview》;
夏智勇,汽车工程学院,专业理论组,参赛作品《三面投影及投影规律》;
杨慰珺,环境工程学院,专业理论组,参赛作品《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维生素E》;
陈敏,现代服务学院,专业理论组,参赛作品《银行存款的清查》;
林道炜,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理论组,参赛作品《冒泡排序算法的应用》;
陈亚岗,数控技术学院,一体化教学组,参赛作品《锥面定位轴的数控车加工》;
刘洋,汽车工程学院,一体化教学组,参赛作品《安全气囊的更换》;
胡瑚,信息工程学院,一体化教学组,参赛作品《遇见赫舍里餐厅标志设计》;
韩雪,电气工程学院,一体化教学组,参赛作品《热力膨胀阀的检测调试》。
三等奖:
张才华,环境工程学院,公共基础组,参赛作品《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
王文松,电气工程学院,公共基础组,参赛作品《函数的单调性》;
李书琴,信息工程学院,公共基础组,参赛作品《Table Manners》;
钟玲玲,机械工程学院,公共基础组,参赛作品《购物》;
刘奇,现代服务学院,公共基础组,参赛作品《网络图的绘制》;
许琴,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理论组,参赛作品《速度换接回路》;
徐徐,继续教育学院,专业理论组,参赛作品《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叶小丽,环境工程学院,专业理论组,参赛作品《口腔护理》;
贺林,数控技术学院,专业理论组,参赛作品《CK7815型数控车床主轴轴承的配置》;
李沐璂,汽车工程学院,专业理论组,参赛作品《交车的流程》;
高畅,环境工程学院,一体化教学组,参赛作品《生命的拥抱—海姆立克急救》;
范为军,数控技术学院,一体化教学组,参赛作品《通讯盒零件数控铣加工》;
张中海,数控技术学院,一体化教学组,参赛作品《3D打印研发大楼模型》;
张春,信息工程学院,一体化教学组,参赛作品《CH8无线局域网安全设置与管理》;
吴蔚,电气工程学院,一体化教学组,参赛作品《机器人在汽车玻璃中的涂胶轨迹编程》。
另外,还有19名选手获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