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召开五年制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研讨会
  • 发布人:Apple
  • 时间:2014-06-10
  • 点击:1066
  • 来源:办公室

6月7日上午,学院在研发中心15楼会议室召开五年制文化课程改革研讨会院长吕成鹰作重要讲话。副院长李成飞主持会议。教学系主任、分管教学主任、教学科长及教务教研处、教学评估处、科技开发处、成教中心等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吕成鹰重点阐述了学院开展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她说,为了适应企业的需求、社会的进步和学生的成长,2004年推行“五证制”,是公共基础课程的第一次改革,即量的改革,运行十年效果较为明显。随着社会进步、时代的新需求,遵循“按需办学”的理念,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即进行第二次改革,实现质的提升,要培养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技能人才和适应企业需求、市场需求的技术工人。在改革中要融入“中国梦”元素,与学院的“三风”建设联系起来,“立德树人,以德为先”,将“梦想”融入课程,教育引导学生如何去实现国家、社会、家庭及个人的梦想。

 

 

就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具体实施工作,她指出,一是示范校建设成果的实际运用。示范校建设的最大成果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公共基础课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深入、进一步细化,也是示范建设的延续与再提升。二是要富有成效地推进公共基础课程改革。要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分析出每一门课程“教与需”、“学与用”、“新与旧”的内容,按需改教,按用设学,按新改旧;要改革课程结构,把课程结构定为一级指标,课程内容定为二级指标,分析基础课总课时在整个专业建设中的比例,不能为了成人高考而改革,但也要兼顾成人高考;英语课程要突出职业英语方向,坚持日常用语和职业的专业导向;要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搞清楚哪些是第一课堂,哪些是第二课堂,哪些是必备课堂,哪些是选择课堂。三要强化组织管理。实现“三统一”,即统一评价标准与方法、统一培养不同层级的总课时、统一培训师资,其中师资培训是课程改革的前期工作,是头等大事,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各相关系处要积极利用暑期空白时段,与示范校建设成果结合起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培训师资;教学系要根据自身教学实际拟定改革草案,实施由下而上、由上而下征求意见,再由下而上研讨确定最终方案,必要时召开全院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动员大会;本项工作列为学院校本课题项目,建设时期一年,并参照示范校创建模式,每一门课程调配一名专职教师专门从事改革工作,实施阶段性评估、验收、推进,确保成功,不断放大“一体化、三合一、五共同”人才培养模式的效应。

会议听取了英语、语文、数学、德育门基础课中心教研组的改革工作汇报,进一步明确技工院校文化课程的课程性质、教学目标,改革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方式

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服务号
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订阅号